(相关资料图)
2022年的硝烟似乎还未散去,新的战争已经打响。2月8日,理想汽车率先亮出2023年第一款新车理想L7,售价区间为31.98万-37.98万元。正如此前传言,理想新推出了Air版本,减去了一些舒适性配置同时,将价格进一步拉低,试图将受众版图不断扩大。随着新车上市,理想走出了六座智能SUV的舒适区,来到高手如云的大五座SUV市场。如果说,过去的阶段性成果,来自理想精准的产品定位,以及抢先占据了一个相对空白的细分领域。那么,理想L7出战,将成为检验理想究竟能否再打造一款爆品的试金石。甚至,车与车放在一起对比,也像极了苹果式“套娃”,“苹果好歹看摄像头的个数还能区分型号,但理想L9、L8、L7光看前脸,几乎一模一样”,区别只在后面的车身长短。接受晚点Auto采访时,李想认为L系列“清晰定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”,贯穿头尾部的星环灯将成为理想的标志之一。他在微博上解释这么做的理念时,也是贴着苹果举例:理想L9、L8、L7和未来将要发布的L6分别对应iPhone 15 Ultra、iPhone 15 Pro、iPhone 15 Plus和iPhone 15。更形象一点,它们分别是180平米大三居、120平米三居、120平米大两居和90平米两居。发布会前一天,每人Auto来到理想汽车位于北京的一家零售中心,店内一位销售介绍说,从去年9月底到现在,自己一共接到了20多个理想L7的预定订单,由于这次理想没有开启“大定”,每位用户只付了1000元作为“小定”,享有5000元购车基金和优先试驾等权益,后期不满意可以退款。更多进店询问的用户,都想等看到实车,体验后再做打算。另一位销售表示,从发布会当晚到第二天早上,他陆续卖出去10辆理想L7,其中定Pro版本的用户居多,他们大多冲着性价比下单,而喜欢后排电视、看中后续辅助驾驶功能升级的用户则会加钱定Max版本。下一个“爆品”?在2022年之前,理想汽车派上新能源战场厮杀的选手,有且仅有一款理想ONE。不论是增程路线,还是六座设计,都是市场上的小众、另类选择,但就是这样一款初期不被看好的车,从2019年上市到现在卖了20万辆,成为行业公认爆款产品的同时,也支撑着理想走过了险象环生的0到1阶段。但“单一爆品路线”无法走得更久,李想更看重“产品组合的爆品方案”,在更大价格区间抢占更多市场占有率。理想汽车规划的产品矩阵,价格区间的确在不断变大。全尺寸6座SUV理想L9,定位40万至50万元;中大型6座SUV理想L8和5座SUV理想L7,下降一档,售价落在30万至40万元;尺寸更小一点的理想L6和L5,则来到巨头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之一,20万至30万元。但瞄准的目标人群,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改变。二排特殊座椅并不是理想的独有配置,类似功能,在同为五座SUV的智己LS7上也能看到,后者更进一步地将二排座椅设计成“零重力模式”,能够让乘客接近180度躺平。整体尺寸受限的条件下,取舍势在必行,保留功能就得牺牲空间,但空间大小又直接决定了乘坐体验的舒适度。后来用户发现,L9上广受好评的冰箱在L8和L7上不见了;前排中央扶手箱下方的储物空间,因为设置了空调增压器而不得不牺牲;后排彩电也只有L8和L7的Max顶配版才能解锁。按照李想的思路,要确保每一款车都有足够的竞争力成为“爆品”,至于如何实现,理想汽车产品规划负责人张骁曾透露,就是“提供同价位具备碾压实力的产品力,成为该价格段的首选”。这其实与当年自主品牌对战合资品牌时思路一致,提供越级配置,抢占客户。因此,理想的发布会总是会抓住每一个能够对比竞品,尤其是豪华品牌燃油车的时刻,用数据“吊打”同级产品,火药味溢出屏幕。更激烈的拼杀在理想L7骤然闯入的五座SUV领域,先行者已经“杀红了眼”。刚刚过去的1月,造车新势力销量迎来集体下滑。除了理想交付了15141辆,其他所有品牌都没过万,曾经冲到前三的零跑,仅仅交付了1139辆。蔚来交付8506辆新车,环比去年12月几近腰斩;小鹏更少,只有5218辆。与此同时,蔚来也立下2024年达到盈亏平衡的目标,小鹏则宣布要在2025年实现经营利润转正。这些目标都称不上简单。密集上新,是新势力抵御严冬的对策之一。如今,理想打出今年的第一张产品牌L7,同时也预告了年底还将有一场发布会,或许高压纯电平台的第一款车型将在彼时面世。蔚来则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5款新车,完成一二代平台的转换;小鹏也将在2023年陆续推出5款新车型,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都有。接下来战争的关键,是销量规模。长期来看,毛利率的数据固然重要,但产品一旦形成规模化,利润的增长只是时间问题。从这一点看,蔚小理谁能更快提速,率先摸到20万辆的年交付大关,谁存活到下一轮比拼的希望就更大。